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香港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434.5万TEU,同比下跌14%,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低。
这个跌幅也刷新了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纪录,当年跌幅为14.09%。在去年12月份,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同比下跌16%,连续下跌10个月。其中,葵青货柜码头完成的吞吐量为89.4万TEU,同比下跌11.5%。
在大湾区港口中,深圳港微增0.2%至2689万TEU,广州港同比上涨2.4%至2323万TEU,而香港港1-11月下跌13.8%至1316.1万TEU。
在转运港中,新加坡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01万TEU,同比增长4.6%,创历史新高。
然而,香港国际货柜码头(HIT)预测,2023年香港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可能跌出全球前10。2022年,香港港以1668.5万TEU排行第9位,高于鹿特丹港的1445.5万TEU。
然而到了2023年,香港港吞吐量下滑了234万TEU,鹿特丹港受红海局势影响,箱量可能也会下滑。而2022年排名第12的安特卫普布鲁日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0万TEU。香港港是否会跌落全球前10,还需等待更多港口披露数据。
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表示,香港港海运表现不如人意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调整、转移、本地操作成本较高和邻近港口的竞争。
他还指出了影响香港海运行业竞争的几个重大问题,包括土地短缺、人手不足、经济结构单一,以及产业亟待更新等。
对于政府的举措,林宣武对港府提出的发展方向表示认同。他希望政府能有政策和措施,帮助港企加大参与电商贸易,相信这有助于香港建设为现代物流枢纽。
他还建议政府和业界不能放弃维持香港的货量,因为没有足够的货量和业务支撑,专业服务的基础并不稳固。同时建议港府需开拓新市场,除了继续经营传统的欧美市场外,内地及其他新兴市场亦可能是未来增长的重点。